www.chinarushang.cn 中國儒商 作者:梁海明
文|梁海明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、“一帶一路”百人論壇研究部主任、智谷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
作為古“絲綢之路”起點的西北地區各省市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將促進其經濟發展看似不言而喻,然而由于這些地區大多存在基礎較薄弱的問題,要迅速把握新機遇其實不易。為此,筆者建議西北地區要做“眼保健操”,眼睛除了向上,也要向下看。眼睛除了向左,也要向右看。眼睛里除了有清真工業,還要有金融業。瞳孔不能只放大,還要縮小。
簡單用十二個字來總結,那就是:改思維、尋差異、找重點、防污點,具體建議如下。
其一、改思維:眼睛除了向上看,也要向下看。
所謂“思維不對,只能受罪;觀念一變,空間無限。”當前西北地區有關“一帶一路”的規劃,主要是“向上看”,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看,我建議西北地區在“向上看”和中亞國家加強互聯互通的同時,眼睛也應該“向下看”,加強和中國南方省份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合作。
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絕不僅僅是西北省份的事情,正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如果僅僅依靠廣西、云南之力是難以推動的,廣西、云南帶動力明顯不夠強。僅靠少數重點地區會心有余而力不足,因此需要全國其它地區的“合力”共同推動。
同理,絲綢之路經濟帶也需要合力,不僅僅是新疆、青海、陜西等西北地區的事情,而是需要東南沿海一帶地區的合力。尤其是,我們根據調研發現,中亞很多國家的興趣并不僅在中國的西北地區,更是在中國富裕的東南沿海地區。
而且,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目的,除了加強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之外,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謀求西北地區的發展,而西北地區如青海、寧夏、甘肅等的發展所需的資源、機遇和市場,并不僅在中亞國家,更多是在我國東南沿海省份。西北地區尤其是青海、寧夏等省區要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支撐點,相信最終目的是希望爭取更多的國家優惠政策,吸引包括我國東南沿海省份及其他富裕國家、地區的投資,以推動本地的經濟發展,民眾收入提高。
因此,西北地區一方面應該考慮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,做好中亞國家和我國東南沿海省份“中介人”、“聯系人”的角色,以及加強和我國東南沿海省份的聯系。另一方面,也應該考慮如何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,尤其是如何和中東、東南亞的伊斯蘭國家加強合作。
其二、尋差異:眼睛除了向左看,也要向右看。
我國新疆、甘肅、青海、陜西、寧夏西北五省,均以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支撐點、門戶作為發展目標。目前五省份除了陜西,新疆的綜合實力目前稍強之外,甘肅、青海、寧夏實力基本相當,所規劃的內容也大多集中在旅游、農牧業和能源利用這幾個領域,存在雷同的情況。
因此,西北各省區要在西北五省區中突圍而出,在制定規劃的時候,眼睛除了向左看,也要向右看,看看周邊省份規劃的重點。這種做法除了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之外,也可注重西北五省的區域協調發展,以此突出本省/區的比較優勢。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