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chinarushang.cn 中國儒商 作者:孫力
作者: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教授 孫力
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政黨。它的發展歷史,就是一段用先進文化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偉大歷程。這種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滿,更不是文化自戀或文化自閉,而是建立在科學精神基礎上的自信。具體而言,要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:
首先,文化自信要體現在對自身的辯證認識上。文化是一團活火,只有不斷革故鼎新,才能充滿活力和動能。中國共產黨率先以辯證的方法分析和認識自身文化,剔除落后于時代的糟粕,吸收當代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,創造與時代偉大斗爭相適應的精神產品,才讓我們從僵化沉悶的文化窠臼中走出,才讓中華文化翻開了新篇章。
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,我們形成了以毛澤東思想為內核的中華民族新的文化形態。某種程度上可以說,毛澤東思想的確立,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第一次樹立起的文化自信豐碑。此后,中國共產黨人高舉理論創新的旗幟,不斷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,推動了文化的前行鼎新。
其次,文化自信要體現在敢于和善于吸收其他文化優秀成果上。中外歷史表明,開放中發展、交融中前進是文化發展的固有規律。當代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出現歷史性飛躍,是從“睜開眼睛看世界”開始的。向外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,是中國文化翻開新篇章的重要環節。中國文化重塑的過程,更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在中國“接活”的進程。
當今中國的思想文化之所以能夠站在時代前列,與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方針緊緊聯系在一起。從人權、法治、治理、可持續發展等理念和內涵的充實演變,就可以看到中國對當代人類文化成果的吸取、弘揚與提升。這是自信中的開放,也讓我們在開放中更加自信。
最后,文化自信要體現在對現代化的正確引領和強大推動上。毛澤東思想徹底改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,使中華民族的面貌煥然一新,怎么不應該自信?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,超越蘇聯模式,開拓了現代化的中國道路,怎么不應該自信?我們需要和強調的文化自信,具有鮮明的實踐性。這樣的文化自信來自于文化的外化,即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功能。
所以,堅定文化自信,根本不在于就文化自身作演繹推理,而在于文化與發展的融合,在于用價值觀引領社會、化風育人,在于用科學理論破解發展難題,形成中國話語、中國理論、中國方案。這樣的文化自信,才能夠引起人類的共鳴,激發時代的回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