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chinarushang.cn 中國儒商 作者:葉青
汪天行先生早以大氣磅礴的水墨淡彩井岡山水畫卷稱譽國內畫壇。其筆下井岡,雄奇博大、意境開闊、綺麗深邃、氣象萬千,有著對井岡山自然景觀、文化個性、時代風采乃至紅色內涵十分精彩的藝術表達。
春訪道友
春色宜人
冬雪寒江
近一年來,天行先生潛心畫室創作,作品很少公開展出,偶有幾幅應邀參展作品,其題材、筆墨乃至氣韻、意境都令人耳目一新。近日,有幸得觀天行先生“閉關修煉”以來創作完成的一批作品,深感震撼。他在進行著一種從容而又刻苦的探索:回歸傳統卻不沉溺其中,而是從傳統中汲取養分,進行著“入而能出”的藝術嬗變與創新。其山水世界愈加豐富、筆墨修養愈見精純。
天行先生的藝術嬗變首先從題材入手。他暫時放下了十分熟悉的井岡山水,超越特定山水題材的創作,轉而從傳統山水中獲取靈感。這種選擇給天行先生帶來極大的自由,得以充分抒發內在的抱負與襟懷,充分展現中國畫命意、構圖及筆墨渲染之妙趣。以胸中所蓄命意作畫,所成皆有可觀。其山水佳構,或天光云影,山高水長,得曠達、疏朗意趣,或群峰壁立、重巒疊嶂,有渾厚、高古氣象。山水之間多人文關懷,點綴以亭臺樓閣、垂釣扁舟,三兩高士,游歷其間,成可游、可居之山水妙品。
冬醉
秋風盡染
秋賞
天行先生近期山水,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浸潤了豐富的詩情畫意。其擅寫四季山水,諸如“春訪道友”、“夏觀詩林”、“秋賞飛瀑”、“冬醉松濤”,“寺隱夏云中”、“卻喜冬雪重”等,畫中意蘊隨四時景觀變化而不同。有一組四條屏頗為引人矚目,四幅山水分別題為“春色宜人聚高臺”、“夏雨過后云霧開”、“秋風盡染山河秀”、“冬雪寒江雅士來”,分開來欣賞,其描繪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景象,各擅勝場,頗盡意趣;合而觀之,則色調冷暖相濟,景物彼此呼應,令人生出無限詩意的遷想。更為奇妙的是,四幅畫題恰成一首七絕,令人由衷欽佩畫家的巧妙構思和充沛才情。
夏觀
夏雨過后
我以為,天行先生近期創作的成功,充分體現出傳統文化的當代生命力。山水畫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,天行沉潛其中,每日以傳統筆墨浸潤筆端,咀嚼、體味、沉淀、思考,從而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收獲。其內蘊更加深厚,筆墨更加老到、充滿張力。更為可喜者,乃于水墨之上,輔以淡彩,一掃傳統山水肅殺、枯槁之氣,蘊含無限生機與生命意趣。因此,這批山水畫絕不僅僅是對傳統圖式、筆墨的臨摹、借鑒和學習,而是包含著當代藝術家面對古人筆墨圖式的深刻領悟與思考。立足于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深厚底蘊,努力在繼承中彰顯藝術個性,守望傳統,尊重經典,融會古今,博采眾長,在意境拓展與筆墨探索中,進行以退為進的創新實踐,構成了汪天行近期山水畫創新的藝術特點。
仙居圖
仙山瓊閣圖
近代以來許多繪畫大師,諸如齊白石、張大千、黃賓虹、李可染等,都有在其藝術成熟期進行“變法”的經歷。中國畫需要才華與靈性,更需要藝術與生活閱歷的積累與感悟,大畫家無不需要在其人生與藝術的成熟期,實現自身的藝術轉型。汪天行先生這次的山水畫創作轉型,乃是出于一種不期然而然的藝術需要,這不僅是一種巧合,更蘊含著一種成就大器的藝術規律與必然。